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教育   36篇
体育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对32名博士生的访谈,探究导生关系疏离的表征、成因与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平淡相安型”与“冲突对抗型”是导生关系疏离的两种主要表现类型。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权力地位差异是关系疏离的重要诱因,导生互动能力不足、互动行为偏差及学科文化与外部环境的制约助推了交往行为异化,进而引发失望情绪与信任危机。当这种消极心理积累到一定阈值,疏离问题最终爆发。为防范与降低导生关系疏离带来的风险,要积极创设导生对话渠道和空间,促进导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完善权利保障与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2.
在分析了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建设是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育人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培育和建设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方面,通过设立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项目从而探索出了三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包括嵌入式、支撑式和补充式,说明了三种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教学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项目的课程思政育人特点和成效。  相似文献   
33.
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是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已建立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但在实施中存在导师育人积极性参差不齐、个别学生消极反应所带来的压力、管理职责不明确、分流渠道不畅通、信息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与挑战。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博士生类型、学科特色分类完善分流退出机制,实行博士生分流退出招生名额补偿机制,加强博士生培养前端质控,进一步畅通分流渠道,同时以信息化技术为助力,构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预警机制,从而促进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的顺利实施,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企业无法承担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责、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同质化、企业和高校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缺乏有效评价机制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项目式课程教学方式,提出建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式实践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并以上海交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对项目式实践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复制及可推广性进行了深入阐述,对其应用推广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5.
用人单位调查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获得用人单位对博士生实际工作表现评价的数据信息来客观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研究以现有文献、工作文件和招聘启事等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博士生教育的特点,进行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充分听取高校、用人单位等各方专家的意见,初步构建了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调查数据,佐证了本次问卷设计的学理。  相似文献   
36.
基于对上海交通大学1999~2013年间全国优博论文和优博论文提名获奖者学术职业发展情况的研究,探寻优秀博士学术职业发展的特点。经数据分析发现:上海交通大学全国优博论文和优博论文提名获奖者从事学术职业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全国优博论文获奖者在学术职业道路上发展很快,并且比优博论文提名获奖者发展得更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加强对优秀博士发展质量的研究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37.
第三届“中欧博士教育合作与对话国际研讨会”集中探讨了中欧国家在博士生教育质量保证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法规以及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力求促进中欧在博士生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会专家倡导,未来博士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要更加注重院校质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8.
基于89位在读博士生的深度访谈资料,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了影响博士生退学意向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提炼出读博期望落差、导师道德品质、导师科研指导、自我认知、科研课题、重要环境、重要关系和退学意向8个主范畴以及各因素之间的9个典型关系结构,并构建了博士生退学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表明,读博期望落差作为前置驱动要素,决定了博士生退学意向;自我认知、科研课题、重要环境、重要关系四因素构成读博内外情境,既直接影响退学意向,也调节读博期望落差与退学意向之间的关系强度;导师道德品质与导师科研指导共同反映的导师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不仅直接影响退学意向,还通过读博内外情境间接影响退学意向,也调节读博期望落差与退学意向之间的关系强度。建议从健全博士生培养制度、实施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持、构建博士生心理健康发展支持系统四方面完善博士生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